本地 AI
对话离线语音芯片,是一种能够在无需网络连接的情况下,实现语音识别、语音合成以及语音控制等功能的集成电路。其工作原理基于内置的语音识别算法与声学模型,可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特征提取、模式匹配等处理,进而精准识别出用户的语音指令,并依据预设程序执行相应操作。与在线语音芯片相比,离线语音芯片优势显著,比如不受网络环境限制,在网络信号不佳或无网络覆盖区域,仍能稳定工作,保障语音交互的流畅性;响应速度快,由于无需数据上传至云端处理,可即时对语音指令做出响应,大幅提升用户体验;同时,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表现突出,用户语音数据无需外传,降低数据泄露风险。因此,离线语音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、智能穿戴、智能车载、智能玩具以及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,为各类设备赋予便捷、高效的语音交互能力,有力推动智能化发展进程。

常用的离线语音芯片产品介绍
WTK6900G - 24SS
这是一款专为本地语音触发和识别精心打造的微控制器,在家电、卫浴、照明等智能设备领域应用广泛。其具备低成本、高可靠性、通用性强等特性,采用高性能 32
位 RISC 内核,主频达
200MHz,支持浮点运算。该芯片核心优势在于搭载高效率语音处理算法,可实现高可靠唤醒识别,唤醒距离远,误唤醒率低,在噪音环境下也能维持稳定性能,还具备丰富语音指令、快速响应等长处。举例来说,在智能家居场景中,用户发出
“打开客厅灯” 指令,芯片能迅速识别并控制灯具开启,反应灵敏。
WTK6900H - 24SS
此芯片运用最新神经网络算法,识别精准、误判率低,可实现 5 米远场可靠识别,还支持 MP3、WAV
音频解码,能为用户带来优质音频体验,适用于对语音识别精度要求严苛的场景。像在智能音箱产品中,凭借出色识别能力,可准确理解用户播放音乐、查询信息等指令,结合音频解码功能,呈现高品质音效。
WTK6900HA
作为用于物联网交互及控制领域的智能模块,基于先进深度神经网络语音识别技术,实现高识别率、高实时性,融合本地和云端功能,高度一体化的语音识别及处理功能,可充分满足物联网设备多样化语音交互需求。在智能家电互联场景下,能协调不同设备间语音指令传输与执行,比如用户通过语音指令,让智能空调与智能窗帘联动,依据室内温度自动开关窗帘。
WTK6900HC
这是一款免联网纯离线识别芯片,采用先进语音识别算法,可准确识别用户语音指令。该芯片注重低功耗设计,确保设备长时间使用时性能稳定,降低用电成本,且易于集成。净水器生产商可轻松将其集成到产品中,实现智能化控制,如控制净水器开关、调节水流大小等。用户只需说出
“开启净水器”“将水流调小” 等指令,芯片即可控制净水器执行相应操作。
WTK6900H - C
该芯片运用最新神经网络算法,具有高识别率、低误判率特点,能有效过滤稳态噪声,对动态噪声也有良好抑制作用,可在噪音环境下准确识别语音指令,识别距离可达
5 米,支持约 80 条离线指令识别,采用低功耗设计,适用于智能台灯等设备,可实现 “随声而动”
智能控制效果。例如在卧室环境中,即便周围有一定环境噪音,用户说出 “调亮台灯”“关闭台灯” 等指令,芯片也能精准识别,控制台灯状态。
WT2606
这是一款高性能离线语音识别芯片,在语音处理与控制功能方面表现卓越,适用于多种智能设备场景。它采用先进语音识别算法,具备高识别率、低误唤醒率优势,可在复杂环境下精准捕捉并识别语音指令,极大提升用户交互体验。支持离线工作模式,无需网络即可实现语音控制,满足对网络依赖性低的应用场景需求。在功能扩展性上,WT2606
提供丰富外设接口,便于与其他硬件模块集成,可轻松实现对灯光、电机、传感器等外设的控制,适用于智能家居(如智能开关、智能窗帘)、小家电控制、消费电子(如智能玩具、小家电)等领域。此外,WT2606
还支持自定义语音指令,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设置识别词条,增强芯片适用性与个性化程度,其低功耗设计突出,能有效延长设备续航时间,适合电池供电的便携式设备。
硬件连接
离线语音芯片与 MCU 通常可通过多种接口连接,如 UART(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)接口。以 UART 连接为例,语音芯片的 TX(发送)引脚与 MCU
的 RX(接收)引脚相连,语音芯片的 RX 引脚与 MCU 的 TX 引脚相连,这样便能实现两者间数据双向传输,即语音芯片将识别后的指令数据发送给
MCU,MCU 也可向语音芯片发送控制命令等信息。同时,还需连接两者的电源引脚,确保供电稳定,一般将语音芯片与 MCU 的
VCC(电源正极)引脚共同连接至合适电源电压,GND(接地)引脚接地。部分芯片可能还会用到 SPI(串行外设接口)接口,SPI
接口包含时钟线(SCK)、主机输出从机输入线(MOSI)、主机输入从机输出线(MISO)以及片选线(CS)。语音芯片与 MCU 相应 SPI
接口引脚按序连接,时钟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,MOSI 用于主机(如 MCU)向从机(语音芯片)发送数据,MISO
用于从机向主机返回数据,片选线则用于选择特定从机设备,当 MCU 需要与语音芯片通信时,通过控制片选线电平选中语音芯片,进而开展数据传输。
软件通信协议
在软件层面,双方需遵循特定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互。若采用 UART 通信协议,需设定一致的波特率(如 9600、115200 等)、数据位(一般为 8
位)、停止位(1 位或 2 位)以及奇偶校验位(无校验、奇校验、偶校验)等参数。语音芯片识别到语音指令后,会按照约定格式将指令数据打包,通过 UART
接口发送给 MCU。例如,指令数据可能包含指令 ID、参数等信息,MCU 接收数据后,依据通信协议解析数据,获取指令 ID 及相关参数,进而执行相应操作。若使用
SPI 通信协议,同样要在软件中配置好 SPI 通信模式(如模式 0、模式 1、模式 2、模式 3),确定数据传输顺序(高位在前或低位在前)等。MCU 通过
SPI 接口向语音芯片发送控制命令,如启动语音识别、设置识别模式等,语音芯片响应命令后,将识别结果通过 SPI 接口反馈给
MCU。在实际应用中,还需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,可采用 CRC(循环冗余校验)等校验算法对传输数据进行校验,确保数据准确无误。当 MCU
接收到数据后,会根据 CRC 校验码验证数据完整性,若校验失败,可要求语音芯片重新发送数据,保障通信质量。